11月12日,備受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并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作為全面改革的一部分,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的醫療體制改革,不僅需要醫療衛生體制的突破,還需整個社會體制改革的配套。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強調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醫療服務的市場開放趨勢不可逆轉,把市場的作用提高到決定性作用上,為加速醫療市場化指明了方向;同時,醫改作為社會改革的一部分,也依賴于社會全面改革的深化和推進。
此外,要想激發醫療市場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不僅僅是市場開放的問題,政府職能的轉變同樣重要。審批程序過多、政策壁壘、市場定價機制不完善、權力尋租等"玻璃門",已成為社會資本辦醫發展的攔路虎。因此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管辦分開,簡政放權就顯得極為迫切。
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
全會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民營醫院的春天要想來臨,就不能繼續"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立醫院,否則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很難發揮。公立醫院作為現有醫療市場最大的主體,通過改制、參股等方式降低現有公立醫院市場規模,社會資本辦醫才能有充分的發揮空間。
發展社會事業
全會提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為惠及民眾,釋放改革紅利,圓中華民族的健康夢。醫療保障作為民生福祉的基礎,目前政府醫療衛生投入占GDP的比重卻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入不足是目前醫療事業發展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制約醫改進程速度與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大政府對醫療保障的投入,是醫改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