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成為我國醫改的長遠目標。而本次醫改的五項近期目標則分別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在日前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上,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的候任主任委員申子瑜教授提出,2011年是我國完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任務的攻堅之年,檢驗學界要為適應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作好準備。
檢驗服務質量與收費價格協調發展
一年前,國家發改委出臺《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并對藥價加大調控力度后,檢驗項目收費是否過高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
據吉林省衛生廳關于規范全省疾病控制系統衛生監測檢驗收費行為的通知中所述,近年來,部分單位出現了亂收費和收費不服務、重收費輕服務、超范圍收費等現象。對此現象,申子瑜談道:“選擇五項改革是為了著力解決群眾反映較多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進一步增強改革的可操作性。而檢驗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會追求更新更好的技術,難免會忽略由此帶來的成本增長問題。因此檢驗醫學工作者應該考慮:如何做好質量與價格的協調發展。”
目前,優質醫療資源都集中于一線城市,老百姓患病后,總是希望找最好的醫院和最好的醫生。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工作應具體到依靠加強基礎醫療機構的建設來執行,而不能一味依賴于擴大一線城市的醫療機構以吸引病人上門求醫來解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的醫療水平和能力,才能把問題留在基層解決,實現基本醫療服務的初步均等化。
臨床需求大幅增加
在醫療改革全民覆蓋下,就診人數大幅增加。這讓檢驗醫學面臨哪些問題?申子瑜認為,首先是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新技術、新方法、新檢測項目不斷出現,個體化診斷和個體化治療等技術上的新需求會促使檢驗學科加快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隨著醫療服務需求的迅速增長,臨床檢驗的發展必定也會大幅加快,同時也會促進技術的不斷進步。
解決看病貴、看病難是醫改中的重要部分,而檢驗結果互認是2011年國家重點專科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被視為解決“看病貴”的重要手段。
“把檢驗質量做得更好,使檢驗結果更穩定、更準確、更符合臨床需求,這樣才能使檢查結果達到同級醫院互認的效果。”申子瑜表示。
臨床路徑:檢驗與臨床緊密結合的支點
1990年,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醫療中心醫院提出了一個新模式,依據這一模式對部分疾病按照預定的醫療處理計劃治療,可以縮短平均住院日,也可以降低費用,又可達到預期治療效果。這個很快受到美國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并逐步廣泛應用的模式,就是單病種質量和成本管理的診療標準化模式——臨床路徑。
臨床路徑的核心是將某種疾病所涉及的關鍵性檢查、治療、護理等活動標準化。確保患者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得到正確的診療服務,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2010年,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曾提出,臨床檢驗是臨床路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臨床檢驗的參與有助于臨床路徑實施這一重大改革和管理措施的不斷完善,有助于推動我國醫院管理和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申子瑜認為:“臨床路徑是檢驗與臨床密切結合的重要支點,做好這項工作可以使檢驗在臨床上發揮更多的作用。”臨床路徑的推行其實是向醫生和醫療機構及檢驗學界提出了要求,目的在于保障患者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